国家电影局5月4日发布数据,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我国电影“五一档”票房达15.19亿元,影片《人生路不熟》《长空之王》《这么多年》位列票房榜前三。“五一档”竞争激烈,17部影片在今年“五一档”上映,影片总数达到历史同期新高,背后也出现不少影视上市公司的身影。
例如,《长空之王》的出品方有阿里影业(01060.HK)、中国电影(16.690, -0.46, -2.68%)(600977.SH)和博纳影业(10.200, -0.35, -3.32%)(001330.SZ),《人生路不熟》的出品方有阿里影业、猫眼娱乐(01896.HK)、中国电影和横店影视(18.460, 0.60, 3.36%)(603103.SH),《这么多年》的出品方有光线传媒(11.220, -0.48, -4.10%)(300251.SZ),《检察风云》的出品方有文投控股(2.670, -0.06, -2.20%)(600715.SH)、猫眼娱乐,《倒数说爱你》的出品方有万达电影(14.900, -0.20, -1.32%)(002739.SZ)等。中金公司(42.710, 0.30, 0.71%)研报表示,后疫情时代电影票房档期效应明显,“五一档”作为小档期亦有较高关注度。《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阿里影业等方面关于对《长空之王》和《人生路不熟》的投资问题,对方表示不便回复。
中娱智库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高东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五一档’虽然票房收入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整体平淡,缺乏高质量的爆款电影。期待后面的国庆档以及春节档有爆款电影。此外,我认为从电影市场产品供给到市场消费环境,今年总体收入肯定高于2022年,实现电影市场营收和口碑作品的双丰收。”
上海贡献最多票房
“‘五一档’哪部电影好看?”记者通过这条微博话题下面的评论发现,《人生路不熟》《长空之王》排在前面。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5月3日12时,2023年“五一档”票房突破13.8亿元,是继2019年、2021年后中国影史票房第三高的“五一档”。“五一档”新片中《长空之王》累计票房率先突破5亿元大关,影片淘票票评分9.7分,是“五一档”新片中最高,在《长空之王》等多部影片口碑效应的带动下,“五一档”票房大盘实现了连续两日逆跌,且前4天大盘票房均突破3亿元,市场回暖明显。
今年“五一档”确实是继2019年、2021年后中国影史票房第三高的“五一档”。2021年“五一档”全国票房为16.74亿元,2019年为15.27亿元,2018年为10.06亿元,2017年为7.84亿元,2016年为6.5亿元。
在“五一档”热映影片中,记者了解到,《长空之王》作为唯一一部军事题材影片,首次聚焦新时代空军试飞员,揭秘最新型战机诞生的幕后故事。影片自上映以来,已打破“中国影史‘五一档’动作片首映日票房”和“‘五一档’首映日场次”两项纪录。《人生路不熟》作为“五一档”唯一一部喜剧电影,该片围绕“一家四口”意外开启的一段有笑有泪的卡车之旅展开。
从观众方面来看,今年“五一档”的女性观众比较多。灯塔数据库显示,今年“五一档”女性购票观众占比超过六成,多部爱情片、动画片的女性观众占比突出,超过七成。从年龄上看,今年“五一档”有近三分之一的观众在35岁及以上,远高于日常均值,主要由于头部影片《长空之王》的35岁及以上观众占比突出,接近四成,该片三人及以上共同观影的比例也高于大盘均值,不少家庭观众选择带孩子看《长空之王》。城市线级方面,今年“五一档”的一线城市票房占比超过15%,《灌篮高手》《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等老片继续在一线城市发挥余热,表现亮眼。
具体城市方面,灯塔数据库显示,截至5月2日12时,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位列“五一档”城市票房前四名,其中上海和深圳的票房排名较2022年全年排名上升,《灌篮高手》在上海、《长空之王》在深圳的票房贡献突出;二三线城市方面,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哈尔滨、兰州、南阳、莆田、温州等地的票房排名较2022年全年排名有大幅上升。
七家上市公司角逐
过去一年,电影市场受多因素影响,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一度触底。截至4月18日(按照申万行业分类),去年只有3家影视院线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净利润均为亏损;披露业绩预告的18家上市公司中,超七成预计亏损。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五一档“参战”的影片背后主要有7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国电影和阿里影业是参与度最高的两家上市公司。
排在“五一档”前面的热片中,《长空之王》的主要制作、出品方包括韩寒名下的上海亭东影业有限公司,该电影背后还有中国电影、博纳影业、上海电影(40.000, 1.05, 2.70%)(601595.SH)等上市公司的身影。《人生路不熟》以882.6万元预售票房排名第三,出品方包括阿里影业旗下淘票票、中国电影、横店影视等公司。《这么多年》则由光线传媒、五光十色影业联合出品。
阿里文娱目前拥有阿里影业(上市)、淘票票(控股)等业务公司,此前投资电影作品《流浪地球》等颇受好评。2022年行业数据显示,阿里影业、淘票票合计参投电影有18部、总票房182.4亿元;腾讯影业参投电影仅有2部、总票房30.89亿元。相对而言,阿里影业投资表现稳居第一梯队。
今年4月份,阿里影业在港交所曾发公告称,预期本集团于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归属于本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录得归属于本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69亿元。
中国电影4月25日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实现营收29.2亿元,同比下降49.79%;归母净利润亏损2.15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降190.92%;扣非后净利润亏损3.84亿元,同比下降513.96%。
同日,中国电影披露的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4.45亿元,同比增长52.71%;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56.89%;基本每股收益0.097元,同比增长56.45%。对于本期业绩增长,中国电影方面表示,主要系本期电影市场整体逐步复苏向好,本期票房及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导致经营利润增加所致。
博纳影业发布的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营收20.12亿元(同比下滑35.6%),归母利润-0.72亿元,扣非利润-1.94亿元。2023年一季度公司营收5.24亿元(同比减少59.37%),归母与扣非利润分别为-1.08亿元、-1.77亿元。原因是受疫情扩散影响,影院关停、优质影片供给不足、观影需求趋疲、优质影片换档、撤档等一系列因素致2022年公司营收下滑,归母及扣非利润均出现亏损。
光线传媒于2023年4月27日披露的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显示,2022年实现营收7.55亿元,同比下降35.35%;归母净利润-7.13亿元,同比下降128.72%;扣非归母净利为-7.87亿元,同比下降76.97%。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4.13亿元,同比下降6.43%;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63.38%;扣非归母净利为1.18亿元,同比提升175.09%。
电影业务方面,2022年光线传媒业绩受行业影响较大,大部分影片的上映计划被推迟。2023年第一季度随着供给恢复正常,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2023年第一季度的影片总票房近60亿元,上映影片包括《深海》《满江红》《交换人生》《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光线传媒方面称,“我们认为,随着影片供给恢复至正常水平,公司电影业务利润有望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公司2023年上半年已上映及已定档的电影数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
谈及以后电影市场是否会再受到疫情影响,高东旭认为,“目前电影市场受疫情影响在逐步减少,片方包括制作和宣发机构日加成熟,投资和相关工作的开展会更加谨慎,包括后续的保险措施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