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灯闪烁,鼓点节拍伴着夏日晚风,听众身影摇摆。夜幕下的吴房村大草坪上,光影、歌声、舞步环绕,身处其中的人不禁疑惑,这是在距市中心区域直线距离40公里的上海南郊吗?
2020年8月下旬的周末,“桃”离城市音乐节在奉贤区青村镇的吴房村奏响,台上的乐队引爆一个又一个高潮,聚集在此的人们沉浸在乡野音乐的火热中。
音乐节现场 受访者供图夜尽天明,青瓦白墙的吴房现出日常一面,彩绘勾勒的墙面,一扇扇木门后的小院落,与蜿蜒流水相映衬。无论是水中的一叶小舟,篱笆旁的大把狗尾巴草,还是柿子缀满枝头的歪脖子树,村道上缓步行走的老人,又都让人确信,这里是乡村。当全新模式焕活产业,当年轻的活力涌入,百年吴房呈现出新的可能,烟火气犹在,却又是崭新的乡村,村民乐居其中,游客流连其间,企业相继来入驻。
吴房村一处宅居 澎湃新闻记者张慧图乡村“蝶变”的新机遇国庆期间,吴姐和家人忙碌着“思尔屯·心怡小院”的民宿生意,房间预定火热,有时忙得单子都接不过来。400平方米的民宿,设了6个房间,都在吴姐自家的宅基地上。
“有了投资后,这个地方活起来了。”吴姐告诉记者,前来休闲度假的客人,在村里走走逛逛,去不远的海湾散步,享受田园的慢生活,还有客人带着三五好友,专门来民宿过生日。每逢到了桃花节、伏羊节,游客聚集,也为民宿带来客人。
不过,在吴姐的记忆中,以前的吴房村还是个交通不便的落后村。其“蝶变”背后,离不开国有、集体、社会资本的多元合作,推动各类优质资源资本集聚辐射乡村振兴。
吴房村自2018年被评选为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以来,对曾经古旧不堪的乡村进行了全面的升级重塑。上海国盛集团携政府、社会资本,共同在吴房村成立思尔腾乡村振兴综合运营平台,组建“长三角乡村振兴基金”,在乡村振兴中实践“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基金+基地+智库”的运作路径。
吴房村老宅 青村镇供图2018年,由上海国盛旗下盛石资本牵头,带动集体经济与社会资本,共同成立上海思尔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吴房村的招商及运营。以思尔腾科技为母公司,还设有负责电商、农业、文旅等板块的公司,形成设计、运营、建设、管理的完整生态链,一条龙服务乡村振兴。吴房村曾面临许多乡村的共同问题:被老龄化困扰,是个空心村。上海思尔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可可介绍,公司刚进驻时,村里的空置率超过50%。不过,通过流转宅基地,引入企业和工作室,闲置的老房子提升了价值。吴房村一组、二组、九组率先进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签约工作,共有61户家庭成功签约。老人们或是入住颐养公寓,或是进城进镇,如果还想住在村里,也可以选择集中居住。
新的业态入驻带来更多就业岗位,保洁、保安、餐饮工作等岗位,让不少村民上岗就业。村民还可以享受这里的租金和股金分配,“租金+股金+薪金”三大收益手段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收入翻了几倍。
乡村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条件也都得到了改善。走在村子里,吴姐感叹,这里的环境美不胜收。吴房迎来新生的同时,像她这样的村民都是受益者。
打造了“黄桃+”全产业链模式
音乐节开场时,70多岁的村民吴大爷坐在远离舞台的三轮车上,他看不懂年轻人的呐喊与兴奋,但仍为这样的场面高兴。他看到,一些住到城里的年轻人也回来了。
如果是往年,吴大爷可能还在为自家的黄桃发愁,通常是让孩子们在网上卖一些,联系老客户卖一些。他说:“零散着卖真是苦得不得了,树上的黄桃来不及摘,摘下来的来不及卖。”
如今,他把桃园流转了出去,“年纪大了,让他们去种,我也要歇歇了。”家中的两套宅基地,也租出去一套,租金收益不错。闲下来后,他在自留地上种些蔬菜,够自家吃。
吴房村十里桃花 青村镇供图上海思尔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数百亩村民流转来的土地,为了解决黄桃种植面临的“树老人老地老”问题,公司与上海市农科院合作,收上来的土地,全部重新修整,并严格施肥、疏果、套袋等田间管理,改良后的黄桃品种,也很适合鲜食。在这个曾以黄桃作为经济支柱的乡村,黄桃作为核心IP,衍生出一系列产业。青村镇以吴房村为试点打造了“黄桃+”一条龙发展的全产业链模式。名为“吴房有桃”的农产品及衍生品的品牌体系应运而生,如黄桃鲜果、罐头、汽水、啤酒、点心、米露等,还有手工艺品及面膜等制造类产品。原来一年中,游客三四月赏桃花,七八月吃黄桃,现在一年四季过来,都有的看,有的玩。吴房村内现有民宿、轰趴馆、餐饮等常规配套业态,网红产品“桃林走地鸡、东东奶茶、喵喵奶盖、黄桃甜品”等络绎不绝。
黄桃汽水澎湃新闻记者张慧图“乡村有宅基地、农用地、村集体用地,要思考如何把闲置的资产用起来,导入城市资源。”袁可可说,周一到周五,吴房村是产业社区,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写字楼和工业园区,大家在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开启一天的工作,等到周末时,这里又成为周边游、团建的地方,成了游客的天下。截至2020年7月底,吴房村通过统筹运营、整体管理,已注册企业70多家,入驻企业以农创文旅、亲子研学、智能制造、医疗康养等行业为主。
乡村是老地方,却是新领域
随着企业和工作室的进入,年轻力量也在涌入。吴房村现有一支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约30人的管理运营团队,其中不乏“海归”以及双一流高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园区内企业工作人员也以青年为主,平均年龄27岁,结合乡村文旅品牌发展,相关项目都由年轻人负责提出创意和运营。
受到武汉大学师兄的鼓励,曾达夫今年来到思尔腾公司战略投资部实习,参与了八月“桃”离城市音乐节的设计和舞台搭建,还和朋友上台40多分钟,演唱了8首歌。
从策划到落地,音乐节的筹备时间只有两周。活动开始前一天,曾达夫顶着大太阳帮忙搭建舞台。两组灯光、一套音响,都是找朋友借来的设备。为了把舞台设计得更有氛围,他把蓝色、粉色的LED的灯管、灯带安装在舞台上,这样的小心思也许难以被注意,但会影响舞台效果。
音乐节乐队演唱 受访者供图音乐节一推出,效果超出预期,许多村民来到现场,还有不少从城里闻讯赶来的人,这给曾达夫很大信心,通过音乐节的形式引流,吴房能吸引到更多散客,有助于村子其他业态的提升。音乐节结束后,曾达夫有了更多想法,开始着手成立音乐公司。由此,“逃离城市工作室”落地吴房。
音乐节现场设有涂鸦墙 澎湃新闻记者张慧图“音乐艺术与农村有怎样的关系?年轻的元素与乡村碰撞之后的产物会是什么样子?”这是曾达夫正思考的问题。工作室将于今年1月底开业,目前已聚焦多位音乐人,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音乐团队。曾达夫介绍,除了推出音乐人的作品和专辑,工作室还将推出吴房村村歌,在设想中,这是一首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和传统越剧特色的村歌,村民也将参与作词演唱。
舞台下的市集 澎湃新闻记者张慧图像曾达夫这样,加入到乡村振兴队伍中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在思尔腾公众号内“青年文学社”板块,年轻人说道,“乡村是老地方,却是新领域。”(